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三知识点
高三知识点小说.doc
高三知识点表达技巧.doc
高三知识点论述文.doc
高三知识点散文.doc
高三知识点诗歌鉴赏.doc
高三知识点文言实词.doc

  高三知识点整理
  五、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
  ①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摇摆式:“一波三折”
  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
  ②生活的横断面
  ③按照心理展开的意识流结构1.提问方式:
  3.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1)线索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
  常用技巧:悬念、误会、对比、突转、抑扬
  (二)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
  1.提问方式:
  (1)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小说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3)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4)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角度:
  ①线索。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故事情节结构的特色还可以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不过要和一些有关情节安排的技巧结合起来鉴赏。
  (三)分析局部情节(句段)作用题
  1.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
  (1)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①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文段,呼应标题;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线索,贯穿全文。
  (2)内容作用
  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答题时可采用这样的形式:××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不同部分
  ★局部情节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1)悬念式。
  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2)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中间段的作用
  (1)考虑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作用:照应和伏笔。
  (2)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作用:反映、突出、强调、暗示主题。
  (3)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作用:丰富、表现、突出人物性格。
  3.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
  作用:从结构安排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
  高三知识点整理
  常识准备
  一、表达方式
  (一)记叙
  1.记叙之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造成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
  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全面地反映生活。
  2.记叙之叙述方式(顺序)
  (1)顺叙: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
  作用:眉目清晰。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或发展过程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对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严谨,行文更活泼。
  (4)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解释、补充交代。
  作用: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
  ★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5)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作用: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3.记叙之叙述视角
  (1)全知视角: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如《阿Q正传》
  ……
  高三知识点整理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的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四、散文阅读
  (一)分析概括构思和构思特色
  1.提问方式:
  (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2.构思特色题答题角度
  (1)从文章在材料选择上的特色:典型、新颖、以小见大等
  (2)从表达技巧的选用上
  (3)从结构的安排上
  (4)从线索的使用上
  (5)从材料的组织上:详略得当
  (二)分析文章段落作用
  1.提问方式:
  (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3)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
  (5)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
  (6)有人认为第**段是赘笔,可以删去;有人认为它有重要作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答题模式:
  (1)内容上
  运用何种手法描写/叙述/概括了……,突出了/交代了/营造了/奠定了/强调了/抒发了/说明了……强化/深化/揭示了主题(主要内容或主题)。
  (2)结构上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
  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②读者情感(心理)。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
  ★特殊句段——开头句段作用分析
  ①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②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