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00字。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教案设计
一、         导入 
1、导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现在,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2、板书:文题、作者 
二、         学习《祖国》 
1、介绍莱蒙托夫(投影资料1) 
  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被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期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终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还有剧本和小说。 
 2、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 
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3、自由诵读第一节,分析“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提示:“但”、“奇异”说明作者所说的爱国是有区别的,与谁有区别?(投影资料2)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文》杂志。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认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期拉夫派诗人何来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镇压国内外人民得来的“胜利”,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不能使诗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农奴主对农奴制度坚固长存的信念和对东正教的迷信,他们所谓的“高傲的虔信的宁静”,也不能在诗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影;还有贵族民族主义者的复古倾向,他们虚构自己祖先的英雄业绩,用远古时代的神圣传说来炫耀自己,诗人全都漠然置之,无动于衷。总之,诸如此类的虚假“爱国主义”都无法代替诗人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选自《俄国诗歌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4、默读二、三节,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1)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 
(2)            多媒体演示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