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20+3350+3820字。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①。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①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
  ……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陵使至汝州①
  王 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②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颍川很近。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天气晴朗,麦子一片金黄,山峰青如染出,轮廓鲜明。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①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
  ……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丁丁”表达了诗中主人公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丁丁”是古时计时的漏壶滴水的声音。深夜还能听到“丁丁”的声音,说明诗中主人公对身在远方的征人有无比的思念与牵挂;孤寂凄清,百无聊赖。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