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道小题,约14000字。
下学期高三语文5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暴殄(tiǎn)天物 差(chāi)强人意 鞭辟(pì)入里 间(jiàn)不容发
B. 别出机杼(zhù) 情不自禁(jīn) 乳臭(xiù)未干 一脉(mài)相承
C. 杞(qǐ)人忧天 殚(dān)精竭虑 自怨自艾(ài) 庇荫(yīn)后人
D. 寡廉鲜(xiān)耻 扣人心弦(xián) 审时度(duó)势 强(qiáng)词夺理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脉膊 凋敝 坐收渔利 寥若晨星
B. 演绎 班驳 黯然消魂 叠床架屋
C. 震撼 录像 欢渡良宵 兵慌马乱
D. 炫耀 幅员 金榜题名 虚与委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A项,膊——搏,渔——鱼;B项,班——斑,消——销;C项,渡——度,慌——荒。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
②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歪门邪道来 。
③咱都不带孩子去,耳根子就 多了。
④一个贝壳迷花了近10年的心血, 千余种各色各样的贝壳。
A. 推托 盈利 清净 搜集 B. 推托 营利 清静 收集
C. 推脱 营利 清静 搜集 D. 推脱 盈利 清静 收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是推卸、开脱责任。两词的区别在于:“推托”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的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结合语境内容“赡养父母的义务”分析,用“推脱”。“营利”是谋求利润,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盈利”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用“营利”。“清净”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安定,不纷扰;清洁纯净;简明不繁;指远离恶行与烦恼之意。(重在于“净”)“清静”是指安静、不嘈杂(重在于“静”)。结合“都不带孩子去”,强调安静,用“清静”。“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结合“千余种各色各样的贝壳”分析,用“搜集”,综合C项正确。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这所小学校庭院狭小,房屋破旧,室内光线阴暗,同对面富丽堂皇的县委办公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B. 一边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巨匠,一边是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然而切身体验竟如此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C. 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弱,手术已经迫在眉睫。
D. 有些同志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已成了麻木不仁的恶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同日而语: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常用于否定式。
不谋而合: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强调手术紧急,不能拖延,用“刻不容缓”。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B.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 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D.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动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搭配不当,“伪”本来就含有仿造的意思,“仿造伪劣产品”的说法不合事理,应将“仿造”改成“制造”。B项,搭配不当,“挽救和培养”构成并列短语,但“培养”“失足青年”不合事理,不能搭配。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原名沈端先,又名沈雁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
B. 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肖洛霍夫、果戈里、托尔斯泰、雨果。
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存,“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文学传统。
D.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怨》)、马志远(代表作《汉宫秋》)、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皆以杂剧闻名,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