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道小题,约14680字。
2017-2018学年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题
1. 下列各项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便(biàn)体 徜(cháng)徉 衣裾(jù) 旗旄(máo)
B. 窥伺(sì) 病偻(lǚ) 绿缛(rù) 膏车(gāo)
C. 萧飒(shà) 戕贼(qiāng) 驯良(xún) 戛(jiá)然
D. 酒诰(gào) 攒蹙(cù) 九皋(gāo) 巉(chán)岩
【答案】D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狎而玩之(亲近) 率赂秦耶(一概)
B.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 垂头而睡(睡觉)
C. 字而幼孩(养育) 颓然就醉(萎摩不振)
D. 则施施而行(缓缓行走的样子)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危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文言实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B项,“睡”,打瞌睡;C项,“颓然”,倒下;D项,“殆”,几乎。
3.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敛不凭其棺 B. 秀外而惠中
C. 其气慄冽 D. 予亦惊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B项,“惠”通“慧”,聪明;D项,“悟”通“寤”,醒。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累于彼者已劳矣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忽奔腾而澎湃 穷山之高而后止
C.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 凛乎其不可留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注意审题,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然后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文言虚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A项,①表被动;②比。B项,①并列;②顺接。C项,①反问语气,难道;②表推测,恐怕大概。D项,两个“乎”都是形容词词尾。
5.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是
例句:吾又何能为截
A.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B.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夫秋,刑官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本题中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6. 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名我固当
A. 驼业种树 B. 日削月割
C. 掠予舟而西也 D. 鸣鼓而聚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例句“名我固当”,名,名词用作动词,为(我)取名字、叫我这个名字。A项,“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B项,“日”,名词活用为状语,一天天;C项,“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D项,“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7. 以下不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其实亦百倍 B. 思厥先祖父
C. 奔走于形势之途 D. 山川寂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现象。A项,“其实”,古意:那实际情况;今意:连词,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或确实,的确。B项,“祖父”,古意:祖辈、父辈;今意:父亲的父亲。C项,“形势”,古意: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今意: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D项,不含有古今异义。所以选D项。
8. 下列各项中,句子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眼,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译文:我们这些小人中断吃饭来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时间,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
B.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昨天夜晚,边飞边叫飞过我的船头的,大概是你吧?
C.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