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8540字。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不为过分的。
  ②但是如果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箝制人们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会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将出现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③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门大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④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日日新,又日新。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⑤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绝裂。
  ⑥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抽刀断水水更流,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不止于徒劳无功而已,更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 对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句话说明传统无法随时改变,也难以彻底绝裂。
  B. 这句话体现了传统具有深远持久、相对稳定的特点。
  C. 这句话强调不仅要敬畏传统,还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D.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传统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2. 下列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
  A. 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唯古是尚都不正确。
  B.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C.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D. 我们要避免传统的束缚和局限,但也不能一味地排斥否定传统。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儒家倡导入世为官,如果从这种传统思想能激励年轻人应该具有积极奋进、自强不息的人生目标而言,它应该是一种财富。但如果从古时不少青年为了顺应这种主流思想,以为官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而言,如范进中举,它应该是一种包袱。
  B. 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所以我们要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如果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时,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传统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就会产生精神危机。
  C. 选文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在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D. 作者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这就使说理形象、生动,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句子的细微差别,此题注意根据句中的“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可知选项C中“还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错误。
  2.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等,题中ABC三个选项在文中都有依据,但都不是文章的总体的观点,文章的形体观点是辩证地看待“传统”,即“我们要避免传统的束缚和局限,但也不能一味地排斥否定传统”。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传统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原文“更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选项少了“往往”,混淆范围。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鸿德茶庄
  李金海
  天已放亮,雪还在下个不停。鸿德茶庄的掌柜赵四爷顶着风雪来到了他的店铺。每天这个时辰准时打开店铺的大门,是雷打不动的规矩。喝茶有讲究,做茶的生意,更要讲究个德行和诚信。
  赵四爷老远就看到店铺的一角簇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瞧,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小年轻,半边身子已被雪染白,上身棉袄袖口的棉絮都秃噜出来了,这会儿,年轻人睡着了,那被风吹皴了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赵四爷叹口气,把小年轻摇醒。“你是做什么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