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0字)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指要
广州二中  肖遥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诗歌是运用凝炼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创造形象,抒发感情,表现思想,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基本特点:
1、凝练性,语言简练含蓄,即使叙事诗也少见长篇,为了语言的简练,甚至有跳跃性,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2、抒情性,古人说“诗言志。”既是叙事诗也多少抒发一点作者的感情。如《孔雀东南飞》。
3、音乐性。其一是押韵,某一音韵重复,创造一种回环往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载)”。其二是讲究节奏,尤其是格律诗,注重平仄交错和对应,使产生抑扬顿挫,整齐流畅的音乐效果。
现代诗歌不讲究格律,甚至不押韵,但通过对称音节组合,反复对比排比创造音乐效果。
二、明确诗歌的分类  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古体诗:四言、五言、六言,杂言
格律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以上叫旧体诗,大体押韵,格律不严。
新诗,即自由体诗,篇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
从题材内容角度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等。
三、掌握诗歌鉴赏用语
(一)内容
1、意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相互交融的有机统一体。即意中之事物,物是常见的具体的。如“开荒南野际……方宅……草屋……”
2、意境:意中的境界,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境的区别,带有作者感情,意象的积聚可以创造意境。意象着眼于个体,意境着眼于整体。如“归园田居”“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意境开阔雄浑。
3、形容意境的词语:优美,幽美,深远,雄浑,壮阔,壮丽,清新幽美,开阔悲壮,雄浑悲凉,悲凉萧条,朦胧迷离, 
4、感情: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含而不露、热烈奔放。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二 )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表现技巧、艺术手法)
从整体创作倾向看,有现实主义手法,浪漫主义手法。
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比喻(指如削葱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从表达方式来看,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融情入景 ,描写方式有白描,细描,铺陈,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艺术技巧,有想象 、象征、衬托、用典、比兴、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赋比兴、想象、象征、衬托、用典、渲染、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三)语言 鉴赏语言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鉴赏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评析练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格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写出春草遍岸,生机勃勃的景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