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11410个字。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
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近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校园行”展示活动在学校举行。请根据要求,完成
1 -6 题。
1. 走进“非遗”展示区,同学们看到展板上一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你知道“非遗”吗?“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①(创建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②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J: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 结合语境,在文段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创建 ②沿 B.①创造 ②沿
C.①创造 ②延 D.①创建 ②延
2. 在对联展示区,同学们正在讨论与对联相关的人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翁去/V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B.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白居易)
C.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D. 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3. 在刺绣展台前,一位同学想买一个刺绣摆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奶奶。他不知道选择哪一个最合适,请你帮他选择,并说出理由。(2分)
选择:第_个理由:
4. 皮影表演吸引了大批同学。几位同学手持皮影人物造型一展身手,表演了自己所读名著的经典情节。请你任选其中一组,说出他们表演的情节及出处。(2分)
选择:第_组表演的情节:
5. 同学们参加了“非遗校园行”活动后颇有感触。下面是四位同学在留言板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体验式的“非遗”展示活动,让我们在举一反三中感受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B. 联、刺绣、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熠熠生辉的繁星闪耀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
C. “非遗校园行”活动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得益彰,使校园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D. “非遗校园行”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会到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性。
6. “非遗校园行”活动结束后,校学生会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几篇有关“非遗”的文章。下面这段文字是其中一篇文章的节选,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3分)
① 网络直播,让数以万计的网民与精彩纷呈的“非遗”面对面。②今年5月31日开始,光
明网和斗鱼直播团队走进湖北、安徽、浙江等14个省份, ,总观看人数近3000万。
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妙趣剪纸”“手工客”等手工艺类移动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户打开手机应用,即可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观赏手工艺人制作精美艺术品的过程……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非遗”产品。④市场需求激发了手工艺人的创造力,个性化、生活化、为网民喜闻乐见的“非遗”产品或衍生品应时而生,“非遗”在人们的生活中真正“活”起来。⑤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非遗”的宣传。
(1) 根据语境在第②句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深人“非遗”文化发源地,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
B. 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
C. 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
D. 深人“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
(2) 第⑤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表达不够全面,请加以修改。(1分)
修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