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道小题,约10560字。
房山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运用(共8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4题。(共8分)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①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②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
倾盆瓢泼, 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③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④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yán( )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ì( )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严冬 莅临(wèi)
B.炎冬 咄咄逼人(duó)
C.蜜情 莅临(lì)
D.密情 咄咄逼人(duō)
2.对文中加粗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化”字第三笔是竖弯钩 “访”的最后一笔是撇
B.“化”字第三笔是撇 “光”的第一笔是点
C.“仍”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 “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D.“仍”的第四笔是撇 “光”的第一笔是竖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时而……时而 B.既不……又不
C.不是……就是 D.一边……一边
4.对于文中划线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降临神出鬼没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第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冬天雨水减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
C.第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带给人们温暖、湿润的感觉,表现了人们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D.第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远望的冬景比作木刻画,写出了雨后田野明净、朴素的样子,表现了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默写(5分)
5.水何澹澹, 。(《观沧海》)
6.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8.《天净沙•秋思》中“ ”一句,让人在肃杀的秋景中看到了一抹暖色。
9.“思乡怀人”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峨眉山月歌》中“ ① , ② ” 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③ , ④ ” 既表达了思乡之情又寄托了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此外,表达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还有: ⑤ , ⑥ 。(请写出连续两句)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0-12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0.初读《闻王昌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从诗中“ ① ”等词语感受到诗人因友人远谪而黯淡凄楚的心情,从“愁心”“明月”等词语又能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 ② 之情。(2分)
11.细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就会发现这两句写景饱含了作者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