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字。
差 异 与 目 标 教 学
张明达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刻苦钻研教材,用尽心机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模式,然而收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教师一是“重自身轻学生”,片面追求自身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忽视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重讲解轻内化”,单纯追求将知识讲清讲透,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不同内化速度;三是“重形式轻结果”,过于注重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表面生动,忽视了不同学生对目标内容的实际把握。总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造成了“高劳低效”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对待目标教学中的个体差异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成绩分化是由于自身智力因素造成的,是必然现象,大有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其实好、中、差学生分布不是完全呈正态曲线状的,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可以集中到曲线的高端,差生(弱智除外)大多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而由于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缺陷和学习的长期挫折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缩小差距,最后达标,从而体会到找回差异的快乐,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更有艺术性,更加丰富多彩。
二、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确立学生目标层次
1、定层: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决不可能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