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全一册专题检测试卷(打包4套)苏教版必修2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2018112834.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2018112831.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2018112832.doc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检测试卷苏教版必修22018112833.doc
专题一 珍爱生命
专题检测试卷(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汉字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键盘化、拇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这种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响力与英语无法相比。
B.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了毕业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C.文化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其实是文化实力竞争的表征。
D.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的汉字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汉字越来越疏离与隔膜。
答案 C
解析 A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错。B项“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错。D项“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B.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承存在的诸多问题。
C.文章第四段用调查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D.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答案 D
解析 “逐层深入地论证”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D.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它的使用与传承意义重大。
答案 A
解析 “只要……就能”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
……
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专题检测试卷(三)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
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郭海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观是属于学术还是政治问题使得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和隐蔽。
B.披着学术外衣、借口还原历史真相而随意主观臆断的唯心史观有很强的迷惑性。
C.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也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依靠文明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
答案 B
解析 A项主客体颠倒,原文第一段中“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意思是历史观的争论是表现,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化、隐蔽化是本质,是意识形态决定历史观。C项“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错,使“殖民过程合理化”的是“线性史观”,不是“西方模式”。D项“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错,原文第四段有“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原文是并列关系,不是条件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介绍不同的历史观之前先解说了历史观的正误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B.文章通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比以及具体事例来论证唯心史观的错误。
C.文章在讨论历史终结论时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作为论据证明历史没有终结的观点。
D.文章表述进步落后的内容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答案 D
解析 D项胡乱联系,原文是“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意思是线性史观利用“进步”和“落后”两个极端的论述,使各民族独特的内在逻辑被忽略,因而表述“进步”和“落后”的内容不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后,一个国家的人心才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才能强盛。
B.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过程。
C.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受挫证明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
D.要想不犯形而上学史观的错误就不能用静止片面、零散孤立的眼光观察历史。
答案 C
解析 C项“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错,原文有“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是形而上学思想错误的表现,但这些是后人对历史的研究,不能说是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受挫的具体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东坡的秋天
武志强
对秋的感应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文人的感应就是留下一些文字,直到骨骸与灵魂一起都漂泊了,天地间只留下一枝瘦笔,让后人来读。
古秋中最喜欢苏东坡的秋。酒不醉人人自醉,苏东坡的秋就散发着浓浓的酒味,一路走下来能把你醉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