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br>
一、教学要求:<br>
1.领悟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体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br>
2.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的写法。<br>
3.初步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br>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寓情于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br>
三、教学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br>
四、课型:新授课<br>
五、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质疑、讨论和比较鉴赏法。充分体现"四主三性"的教学思想("四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创新为主旨;"三性"就是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br>
六、教学时数:2课时<br>
第一课时<br>
教学要点: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br>
教学内容及步骤:<br>
一.导入:引导学生浏览教科书扉页"托尔斯泰墓"的照片,提问: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样一位文学泰斗,他的坟墓给你留下什么强烈的印象?(及其普通、及其平凡、及其朴素) <br>
二.讨论什么是"美"<br>
三.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br>
1.作者简介<br>
2.教师范读课文,并请学生动笔勾画出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的语句。<br>
3.讨论托尔斯泰墓的特点:<br>
问题一:文中几处写到托尔斯墓的环境和形状?(三处)<br>
问题二:托尔斯泰墓有何特点?(逼人的朴素)<br>
问题三:这样的坟墓为什么是世间最美的?(里面埋葬着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br>
4.介绍托尔斯泰。结合注解和文后短文《托尔斯泰的影响》<br>
5.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中托尔斯泰的遗愿。<br>
6.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们瞻仰托尔斯泰墓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br>
7.鉴赏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