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8550字。

  第二单元测评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垝垣/桅杆 卜筮/吞噬 衍生/匪我愆期
  B.稼穑/帆樯 公姥/姥爷 葳蕤/海参崴
  C.修姱/纨绔 谣诼/涿郡 辍学/何时可掇
  D.飞猱/蹂躏 勇剽/剽窃 羁鸟/放荡不羁
  解析A项,guǐ/wéi,shì,yǎn/qiān;B项,sè/qiáng,mǔ/lǎo,wēi/wǎi;C项,kuā/ó,chuò/duō;D项,náo/róu,piāo,jī。
  答案B
  2.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解析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借代手法。
  答案C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一句的主语是“创新”,C项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C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A、B、D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
  答案C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寿终正寝”强调事物的自然灭亡,“无疾而终”强调“终”的方式。语境指戏曲可能自然消亡,所以应用“寿终正寝”。“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泛传播。“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语境强调的并非“一时”,应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是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而“博采众长”更强调广泛地采纳各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