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字。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无道(暴虐,没有德政)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zé)
B.孔子过(拜访)之,使子路问津(jīn)焉
C.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来者犹可追(追寻,追思)
D.止(使……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
解析A项,“铎”应读“duó”;B项,过:经过,路过;C项,追:改变,挽救。
答案D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对/介词,表处所,在。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答案C
3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②长沮、桀溺耦而耕 ③是鲁孔丘之徒与 ④而谁以易之 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⑦植其杖而芸 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⑦⑧ D.③④⑤⑦
解析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
答案D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行以告
C.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
解析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项,均为句末语气词,不译。A项,连词,表出乎意料,却,竟/连词,表承接,那么。B项,介词,用/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C项,助词,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介词,在。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道芷阳间行 D.既来之,则安之
解析C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