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道小题,约18460字。
仙游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B. 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
C. 盛筵难再/再:再次
D. 逮奉对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盛筵难再”的意思是“盛大的宴会难以第二次遇到”,“再”的正确解释应为“第二次”。故此题答案为C项。
2.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③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④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⑤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⑥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通假字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①句中没有通假字;②“销”通“消”,意思是“消散”;③句中没有通假字;④“而”通“耐”,意思是“能”;⑤“辩”通“变”,意思是“变化”;⑥“零丁”通“伶仃”,意思是“孤独的样子”。故此题答案为C项。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复驾言兮焉求
B. 而莫之夭阏者
C. 奚以知其然也
D. 访风景于崇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 B.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C. 天之苍苍,其正气耶?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古今异义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项,“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C项,句意为“天空的深青色,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D项,“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告知,对人说明。故此题答案为C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 历职郎署 B. 园日涉以成趣
C.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D.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例句,“犬马”,名词做状语,像犬马一样。A项,“职”,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B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C项,“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D项,“非”,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非议。故此题答案为B项。
6.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迁,……一般指降职”不正确,“迁”一般指升职;“致仕,表出任官职”不正确,“致仕” 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故此题答案为C项。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