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00字。
  板块练——练答题速度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三
  (限时40分钟 满分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选C A项,“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法绝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错误。从原文第四段中的“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是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是“独特的行为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解析:选C C项,“逐层深入地论述”错误。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说“逐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解析:选D 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着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破毡笠
  聂鑫森
  当大清帝国不知不觉就衰老了的时候,古城湘潭冠冕帽庄的生意正如日中天。
  冠冕帽庄店面极窄,柜台、货架漆色斑驳,古旧而寒碜。店面虽不起眼,却慷慨地在两边挂着一副紫檀木雕刻的鎏金对联:“弹冠相庆无论官绅仕民;出门一笑各自南北东西。”联语是掌柜卓孙之自拟的,切题而雅致。刻字的,是城中的名刻手,工价是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卓孙之什么都考虑省钱,但年年按时在对联上涂刷金粉却很大方。他说:“这金字招牌可以招财进宝,是万万怠慢不得的。”
  冠冕帽庄的大项生意之一,是制造普通百姓所需的粗毡笠帽。这种帽子用极粗糙的厚毡布做成,圆顶阔边,形似斗笠,可遮阳可挡雨,既御寒又吸汗。百姓人多,销量极大。有人估算,冠冕帽庄每年可获纯利万两白银。可惜,卓孙之没有一点富翁的样子,吃穿如一个乡巴佬,也从不参与任何借贷赈灾救贫之事,总是苦着一张脸,盘算他的帽庄生意。大概是思虑过多,额上皱纹渐密,中年时已显老相。幸而回到帽庄后面宽敞的后院里,还能在亮洁雅气的书房中,读些诗词杂著,作些对联,制些谜语。因此在他身上,不仅有粗鄙的商气,还有飘逸的文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