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1410字。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一、名句默写(10分,每格1分)
1.补写出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
(3)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尤未悔。
(4)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
(8)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乘彼垝垣(2). 匪我愆期(3). 亦余心之所善兮(4). 青青子衿(5). 鸡鸣桑树颠(6). 又有清流激湍(7). 放浪形骸之外(8). 长路漫浩浩(9).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0).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乘”“垝垣”“匪”“愆”“余”“善”“衿”“颠”“清”“激湍”“形骸”“漫”“冯”“御”“泣”“嫠”,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二、古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方其破荆州(当)东望武昌(向东,朝东)
B.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举匏樽以相属(葫芦)
C. 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 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下江陵(向下)
3. 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托遗响于悲风
B.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 而今安在哉
D.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 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 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5. 翻译文言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2. D 3. C 4. D
5. (1)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葫芦做的酒杯互相劝饮。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下”后的“江陵”作“下”的宾语。所以“下”作动词,译为“攻下”。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现代汉语的说法“为何”。疑问句中,译文代词“何”作“为”的宾语,于是“何”前置。A项,介词结构后置句。“于悲风”为地点状语,现代汉语的说法为“于悲风托遗响”。B项,省略宾语句。C项,宾语前置句,与例句的句式一致。“安在”是现代汉语的说法“在安”。疑问句中,译文代词“安”作“在”的宾语,于是“安”前置。D项,判断句,“非”形成否定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故本题选C项。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D项,“目的是赞扬曹操”错。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