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0+5050+6150字。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结构
和思想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1881-1936),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此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曾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2.写作背景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政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3、课文初读,掌握下列字词
(1)给画线字注音
追悼(dào ) 徘徊(pái huái) 洋溢( yì ) 菲薄(fěi ) 淋漓(lín )
洗涤(dí ) 踌躇 (choú chú ) 诧异( chà ) 桀骜( jié ào )
……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刘和珍的生平事迹。
2、过程和方法: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笔下人物形象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会直面人生。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揣摩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笔下其他人物形象的意义。
2、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会直面人生。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刘和珍 出生于贫民, 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她与进步同学一起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后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驶人我大沽口挑衅,继而纠集列强各国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进行无理要挟北京各界无比愤慨,刘和珍说:“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有枪不可”;“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3月18日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
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
合作探究:
1、 分析刘和珍形象
问: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①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解决疑难,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概
括文章主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
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2、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会直面人生。
自主学习:
一、提问以前所学的内容。
二、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合作探究:
一、 检查复习。
二、 研习课文,解决疑难
第一部分:
1、“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要理解这话,得首先立即作者在追悼会之前的心情。
3、24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即到礼堂去看烈士的遗容从学校回来后,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
3、25,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愤慨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阵阵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我……”写出了鲁迅压抑不住的悲愤,把读者引入悲愤的氛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