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10字。探讨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文教学中的激励艺术
浙江苍南县嘉乡中学  刘日良   邮编325806

【摘要】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作文教学的规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激励艺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讨激励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激励    兴趣    情感    环境

初中生中怕作文或讨厌作文的为数不少,他们对作文往往抱有神秘感,以为自己没能力写,从而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他们常处在一种无奈的写作心境中,为老师检查或考试而不得不写。这一心理上的障碍若不克服,那么作文训练的目标就无法达到。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传授学生作文技法的同时,应尽力于学生写作心境的优化上,而写作心境的优化又离不开教师的激励。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激励学生,求得写作心境的优化呢?
一、兴趣激励
“所以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它能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尤为重要,有了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经常练笔,才能提高作为的能力。而学生兴趣的产生往往与作文的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适宜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必然会促使学生热爱作文课、热爱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创设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情境激趣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词语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生活不够用心,没有观察生活和积累材料的习惯,缺乏分析和表达能力。因此写什么就成了这些学生写作的难点。教师除了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之外,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情境,使之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免除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一旦学生的心境得到宽松,那么反映在作文上就不会有“无病呻吟”的现象,这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刺激其写作欲望,引起写作的浓厚兴趣。
比如初中生对故事很有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让他们在将故事听故事的浓烈氛围中,体验故事的美、生活的美。这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素材,以《我讲      故事》、《一节特殊的语文课》《      故事给我的启发》等为题,让学生写自己的讲述经历和体验。如此安排情境,学生的作文就不会是“无米之炊”“无水之源”了。他们会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它可以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又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情境激励,能有效得解决“写什么”的大难题。
2、愉悦激趣
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与人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有莫大的联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愉悦,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不同学生,作文评价的标准应有不同。只要学生在作文中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或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都能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感。作文一旦产生这种正面效应,学生就会有极大的动力,其对作文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就自然消除,这将促使他们今后有更大的兴趣去练习作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