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9640字。
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命题人: 审核人:
(友情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古诗文阅读(共4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 下列各句对“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族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
B. 虽然,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 士大夫之族 族:家族
D. 族秦者秦也 族:族灭
2. 下列四个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游刃有余 游:游进、运转
B. 批郤导窾 窾:空、空处
C. 善刀而藏 善:通“缮”,拭擦
D. 技经肯綮 技:技艺
3.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1)吾见其难为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 (1)以无厚入有间 (2)以故汉追及之
C. (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2)非战之罪也
D. (1)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然今卒困于此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族”,结合后面内容“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分析,译为类。士大夫这一类的人。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技”,支脉。“技经肯綮”,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技艺”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动词,做、解;语气助词,呢,表反问。B项,介词,用;连词,因为。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从,引出对象;介词,在。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厨师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它比技术进一步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无一不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觉停止了,只凭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天然的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过,何况那粗大的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因为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它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目光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轻,结果它霍地一声剖开了,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我提着刀站起来,为此我环顾四周,为此我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 (2)朋友数,斯疏矣 ( )
(3)中道而废,今女画 ( ) (4)愿无伐善,无施劳 ( )
(5)期山东为三处 ( ) (6)项王军壁垓下 ( )
【答案】 (1). (1)党 :类 (2). (2) 数:频繁 (3). (3)废:停止 (4). (4)伐:夸耀 (5). (5)期:约,约定 (6). (6)壁:设营驻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1)“党”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类型,对人也有指派别的意思。或者同类之意。(2)“数”,多,频繁。劝谏朋友太多,就会被疏远。(3)“中道”,中途;“废”,停止。句意:半路就停止了。(4)“伐”,夸耀。不要自夸,不要过分的宣扬。(5)“期”,约定。句意: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6)“壁”是个形声字,意思就是土堆,这里引申为军队的阵地,并作为动词使用。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