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字。
《屈原列传(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二)能力目标:理解作者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结合论述的用意。作者司马迁说“悲其‘志’”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作者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用意;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难点:作者司马迁“悲其‘志’”的原因;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来自雪山之巅的小溪,在崇山峻岭的蜿蜒流淌中,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沐浴阳光雨露滋润的常青藤,在悬崖峭壁展现青枝绿叶中,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同学们,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又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二、研习课文
1.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提示:王甚任.之(1)—→王怒而疏屈.平(2)—→屈平既绌.(4)—→顷襄王怒而迁.之(10)—→遂自沉.汨罗以死(11)点拨:任——疏——绌(黜)——迁——投2.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影响3.认真研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
(1)从作者夹叙夹议的论述中,找出屈原的“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