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320字。

  拉分考点十二 古诗歌阅读
  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
  (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 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
  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
  1.“读懂”只是相对的
  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
  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
  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
  [增分策略]
  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
  (1)看标题
  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唐人作诗,最重标题。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