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2333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现代诗人虽然受西方文学潮流影响颇深,但从未 传统意象的作用。不过,与古代诗人比较起来,他们习惯于选用 的甚至是怪诞的意象,以表达现代人 、富有个性的心理感受。
A. 歧视 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
B. 忽视 别有洞天 标新立异
C. 忽视 别出心裁 异乎寻常
D. 歧视 别有洞天 异乎寻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歧视:不平等地看待。忽视:不注意,不重视。结合“传统意象的作用”分析,选用“忽视”。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结合“甚至是怪诞的意象”分析,选用“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结合顿号和后面“富有个性”分析,选用“异乎寻常”。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候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坍纪散落。
A. ④①⑤③②⑥
B. ④⑤③①②⑥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⑥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石塑”分析,③在⑤的后面;①②主要介绍祠,⑥中“由此想到”的“此”,应该是“碑文已不可辨识”,结合后面“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在回廊间回响”分析,④为末句。综合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他人身上。我们要在自己生命的土壤中扎根,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内在的空虚,一旦起了风浪,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渍。
A. 要为漫长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B. 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自主尤其重要。
C. 经历挫折而立于不败之地最可贵。
D. 坚定的人生方向能助人到达彼岸。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压缩语段的能力。提炼语意,我们要抓住中心句,本段材料的中心句就是开头一句,由于表达语意我们一般要求用平实的肯定陈述句,不用否定句、反问句以及运用一定修辞手法的形象性语句,所以只要把“你不能一味攀援在他人身上”这句结合下面的阐释,转化为肯定的陈述句即可,强调独立自主。故选B。
4.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右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B.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