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19770字。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1试题
2019年3月
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D.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管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 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体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② 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進求。 ③ 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语境可知②处是在说“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③处是在说“书业的凋零”,D ④处是在说“文化衰落的迹象”,这三处都与所给句子的内容不符。①处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是在说“经管书籍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正好解释了所给句子的“还加上一点文化味”,所以句子应该放到①处。故选A。
【点睛】“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高考“连贯”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填空(要求将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搏补或续写(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在后面续写恰当的句子)等。
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
A. 苏轼 杜甫 陆游 陶潜
B. 苏轼 屈原 陆游 王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