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17490字。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知识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
D.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项,“币”解释为“货币”有误,应解释为“礼品”; B项,“谢”解释为“感谢”有误,应解释为“道歉”;C项,第一个“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第二个是夸耀的意思,不一致。D项,“如”解释为“好像”有误,应解释为“到,往”。故选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③卒惶急不知所为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⑦偭规矩而改错
⑧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⑨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A. ①②④⑦⑧
B. ①③④⑦⑨
C. ②③⑤⑥⑧
D. ②④⑤⑦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结合上下文语境联想日常积累通假字仔细分析认真辨别,然后按照题目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即可,一般可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逐个阅读所给句子,①“知”通“智”;②无通假;③“卒”通“猝;④“倍”通“背”;⑤无通假;⑥无通假;⑦“错”通“措”;⑧无通假;⑨“匪”通“非”。故选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羡长江之无穷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令秦武阳为副
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扣舷而歌之
D.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把虚词放回到文本中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判断,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句里“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B.第一个“乃”,表判断的动词,是;第二个“乃”,副词,于是,就。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连词,却;第二个“而”,表修饰连词,不译。D项,第一个“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副词,还是;第二个“其”,表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泣孤舟之嫠妇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孔雀东南飞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齐彭殇为妄作
D. 雨雪霏霏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考虑词语的活用情况,然后各个选项逐一对比辨别,选出正确答案,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本题中,A项,“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泣”,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用法一致。B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