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50个字。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重点)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说明文生动的语言。(难点)
  3.认识时间的客观体现形式,树立科学探索意识。(重点)
  二、导入新课: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但每个生物种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进行着生命的更迭,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慨叹-----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还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那么今天我们走进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探寻时间的踪迹!
  学习过程:
  三、反馈课文预习
  1.走近作者、作品。陶世龙文学、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
  2.踪迹()腐蚀()浑浊()山麓()粗糙()龟裂()帷幕()刨刮()沟壑()楔形()钟鼎文()海枯石烂()
  四、研读课文
  (一)浏览课文,标清序号,说一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理清文章结构。
  根据作者思路,本文可以分为几个板块?说了哪几方面的知识?
  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第5至第21自然段)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至第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3.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号召人们找寻时间的踪影,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