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字。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
2. 难点: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光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回首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故乡》。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6本,65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2.背景资料: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3.题目解说:
作者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到现实中所见故乡发生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总体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过程。
四、读懂课文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我要回到故乡时心情如何?——悲凉
为什么悲凉?
1.景悲凉
分析:
深冬、冷风:天气寒冷
天下苍黄、荒村萧索:景物凄凉
横:横七竖八、杂乱无章(跟“卧”进行对比,老舍《济南的冬天》,“山上卧着些小村庄”,一个“卧”,写出了小村庄的慵懒、安闲、舒适、会享受)
2.情悲凉: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我们可以想象:整个一个大家族都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