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课时设计,约4060字。

  《邓稼先》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览全篇,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人物主要成就。
  2.勾画、批注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3.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镜头激情,歌词促疑
  1.两个镜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仅仅两年零八个月后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2.两个人物。
  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 杨振宁先生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 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即:
  中华男儿  中华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3.朗读这首歌词,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的目的即为深入教学做铺垫:两个镜头非常精练地概括了邓 设计稼先的历史功勋,能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两个人物 意图 的介绍形成内在勾连,下文教学将做进一步探讨;歌词朗读是一种阅读初体 验,下文将逐渐推进。
  二、潜入文字,走近人物
  杨振宁为何称赞邓稼先为“奇丈夫”?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单;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概括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作者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括主要成就。
  功勋之奇,人品之奇,民族气节之奇,拼搏精神之奇,人生价值之奇……人是生活在一群人之中的,也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之中的,因此要结合文中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才能真正读懂人物之“奇”。
  2.潜入文字,读懂评价。
  (1)评价:“鞠躬尽痒,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理解:“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 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病情如此恶劣、手术频率如此密集、 离死亡如此之近,但邓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