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90个字。
课题: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台阶》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叙述了一位勤劳“父亲”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将自己的三级台阶的房屋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这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与同情,是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透视那个特殊年代中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启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台阶》正是诉说着处在社会底层的“父亲”们的辛酸与追求。启示学生只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富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关注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们。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传统美德的谦卑精神。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困苦时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2、知识目标:
(1) 理解、揣摩关键性的词语。像:“尴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 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3) 学习作者怎样以“台阶”为线索,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