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480个字。

  课题:20《古代诗歌五首》
  学科:语文 执教教师:洪日升
  执教班级:704班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强烈。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关注时髦、偶像、网络游戏等话题,而对于传统文化,对周围的人和事却漠然视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教学准备 音频、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导入并激趣
  朗读
  正课
  小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登幽州台歌》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