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你的思考”如何体现在高考论述类作文
论述类作文正逐步成为高考语文作文的主流,这种变化既符合高中生心理和认知的需要,也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研读高考作文命题,理解“你的思考”内涵
比较2017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除了有“明确文体”“不要套作”的指令要求外,还出现了下列情况(见下表),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几道作文题在写作的指向上都涉及“思考”一词。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显然,“思考”内涵指向学生的思维品质,能体现其思辨能力。
由于以前话题作文的影响,曾经有段时间,考场作文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泛滥,堆砌材料但缺乏分析意识,导致作文材料雷同,考生思维雷同,从而千人一面,没有思考作文。现在作文命题中指向“思考”,尤其是“你的思考”,目的就是杜绝前面所说的情况。因为考生的个人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感悟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强调写出“你的思考”,作文内容自然就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分析高考作文片段,明确“你的思考”指向
例1、201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我们先看考场作文片段:
(片段一)
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引领时代之才。父亲曾言传身教,对我说,不要学父亲大字不识去毛衫市场白手起家,如今是知识社会,白手起家太难,“白脑”起家就更不切实际了!听从父亲的话,我发奋苦读,不畏学习路上的艰难挫折,走到了今天。我想父亲的话里便蕴含了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的哲理。如今的青年需要有实干精神,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顽强的意志与抗挫折能力,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自然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浙江考生《书写我的浙江故事》)
(片段二)
杨科璋是一名消防员,在一次救火行动中,为了救一个孩子不幸遇难。当时能见度低,烟雾缭绕,杨科璋抱着孩子,踩空从五楼坠下。在生命的最后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