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40字。
八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向  阳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民族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三、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应对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
2、本文的语言含蓄隽永,要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赏读全文,在合作探究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修辞美。
3、以谈读后感的形式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设计出对主题的探究,对语言的赏读,对写法的质疑等几个话题。
四、学习步骤: 
(一)关于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二)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三)整体把握: 
1、学习下列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作者的思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