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10字。
第5课 《张中丞传》后叙
大唐烽火,遍地狼烟,饿殍遍野,生灵涂炭。国家遭外敌蹂躏,在乱军中摇摇欲坠;人民遭王朝倾轧,在黑暗中匍匐前行。在国难当头,哀鸿遍野的时刻,张巡,是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死守城池,不逆不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你,以百卒抗百万军师,你,以一城捍大唐天下!你,是天下的表率,是民族的脊梁!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你说:“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是的,你做到了,人民感激你,文人感念你,你的名字,流芳百世,熠熠生辉!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南阳(今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著有《昌黎先生集》。
二、背景资料
本文是韩愈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安史之乱中,张巡与许远齐心协力坚守睢阳,最后城破身死。当时,有人指责许远怕死,又说张巡、许远不该死守睢阳孤城,致使平民遭殃。韩愈对此深感愤慨,认为这些人是在诬蔑张巡和许远。他读了李翰的《张巡传》之后,觉得意犹未尽,便以更炽热的文笔表彰张巡、许远的功绩和气节。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将张巡和南霁云慷慨激昂、忠勇坚贞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三、文体知识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文白对照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 家中旧书,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张籍阅读家中的旧书,得 李翰所为《张巡传》。看到李翰所撰写的《张巡传》。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1。张籍:
字文昌,唐代诗人,祖籍苏州,故曰吴郡。得:获取,得到。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李翰以文章自称,写这篇传
颇详密,然 尚 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也甚为详密,然而我尚为其有缺失而遗憾:没有为许远立传,
又不载 雷万春事 首尾。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李翰:字子羽,开元间进士,曾官右拾遗,系张巡好友。
名:称。恨:遗憾,不满。阙:同“缺”,缺陷,遗漏。载: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