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0道题,约9970个字。

  山东省淄博淄川区2019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9.4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本试题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12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家风携着温度与力量,吹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就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美好
  馈赠(zēnɡ)。
  B.家有普,州有志,国有史。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
  会发展进步大有裨(bì)益。
  C.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江边河岸、山间地头仿佛在一夜间猛然苏醒,满目葳蕤(ruí)。
  D.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勾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zǎi)着
  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博物馆游学,倘若不注重引导、不讲究方式,导致学生蜂拥而至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活动难免流于形式、丧失实效。
  B.作画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C.无论是植树造林、生态修复,还是污染防治、结构转型,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D.承诺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特别是政府官员的承诺,代表了政府的诚信,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因此,政府官员说话一定要言而有信,做到一言九鼎。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从孩童启蒙时就应引导他们认识美好的自然物象。
  B.近日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C.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
  D.归根结底,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关乎人的全面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在一个人人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每一个人的正当权益就能得到有效维护。
  B.随着智能电子设备不断普及,致使儿童首次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的年龄逐渐降低,儿童的“屏幕时间”也在逐渐增长。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D.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素养,取决于父母能否与孩子一起成长。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B.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C.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然,真正为学生减负,还需要整个社会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精神认识的
  提高。
  ①这样的竞争,必然有输有赢,可能还会有人体力透支,跑不下去。
  ②但其实,孩子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
  ③让每个孩子的禀赋、才能、爱好都能被发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成长,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
  ④当所有人都要求孩子必须跑步前进的时候,教育就不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唤醒,而完全成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争。
  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
  ⑥如果只以谁分数高来贴标签,就难免泯灭了一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A. ④①②⑤⑥③B. ⑤⑥②③④①C. ④①⑥③⑤②D. ⑥③②④①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