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个字。

  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文中生字,积累好词佳句,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词语。
  2、体会文中语音的精妙。
  进程与方法:
  1、初读,总体感知,认识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河瀑布所表现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百折不回”的精神,由黄河的这种精神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是如何表现壶口瀑布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3.壶口瀑布的地点是哪里?
  4.课文中作者写在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的情景。
  第一次: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
  明确:
  1.字音字形
  寒噤(jìn)   驰骋(chěnɡ)  漩涡(xuán)
  霎时(shà) 告诫(jiè) 汩汩(ɡǔ)
  雾霭(ǎi) 推搡(sǎnɡ) 怒不可遏(è)
  2.掌握词语
  (1)推推搡搡:推来推去。
  (2)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3)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6)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3.晋陕两省边境。
  4. 第一次看到的是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第二次看到的是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三、精读课文——探究内容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