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5张。有教学设计等,约4290个字。
  4  《灯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灯笼》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灯笼”为题,回忆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的”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学习这篇散文要注意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认识文中“灯笼”的民意义、文化价值,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予的复杂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典雅简净”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寄予灯笼中的复杂情感。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课文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总结。
  (2)在文中标注出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各一处,多多益善。
  (3)请圈画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并简要的写下理由。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灯笼
  老师前两天去了百花洲,拍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频。视频里有什么?
  预设:有很多灯笼,我们会发现凡是节日里,总会有灯笼的身影。灯笼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喜庆。往前追溯,在尚未出现和普及电灯的时代,灯笼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中点亮灯笼,可以指引人们回家之路;村口高照灯笼,可以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高挂灯笼,可以彰显主人地位权势。今天让我们走进吴伯箫先生的灯笼。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
  了解作者吴伯萧。
  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莱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散文,30年代中期创作《灯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