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5550字。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 ,虽 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 了。
A. 救助 殒身不恤 明证 B. 帮助 奋不顾身 证明
C. 救助 奋不顾身 证明 D. 帮助 殒身不恤 明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项,救助:拯救和援助。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支援。语境说的是中国女子在弹语中互救,因此选用“救助”。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语境中说的是中国女子在以枪林弹雨中互救,不怕牺牺。没有奋勇向前的意思,故选用“殒身不恤”。明证:明显的证据。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两个词语的词性不同。明证是名词。证明是动词。语境中应用名词。故选用“明证”。故选A项。
【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但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而且不断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B. 充满宇宙情怀和人生智慧的文章,蕴藉着思想的美,运用思辨,探讨问题,让我们的心灵迎接伟大的思想,攀登思想的巅峰,提高精神的境界。
C. 人类的思想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期。
D. 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语序不当,递进错位,应改为“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C项,“人类的思想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与“万物融为一体”是因果关系。在“万物融为一体”前加上“使”。D项成分残缺,“通达乐观”后加上“的健康人格”。故选B项。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 今已亭亭如盖矣
C.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D.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