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4道题,约10630个字。

  2019宿迁市宿豫区中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一
  提示: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4.作图必须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第一部分(23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痴,大都有醉翁之意。“何可一日无此君”的王子猷之爱竹、        ▲        、“莲,花之君子者也”的周敦颐之爱莲。他们的“怪癖 ▲ ”之意并不在竹、菊、莲,而在借以抒情抒怀。有人愤世嫉 ▲ 俗;有人则孤芳自赏。他们都是   ▲   (坚守/恪守)自己的信念始终不yú ▲ 的“痴人”。所以这痴,不是yū ▲ ,不是傻,不是癫,而是对世事的一种态度。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怪癖   ▲           愤世嫉俗   ▲          不yú   ▲      不是 yū    ▲    
  ⑵根据语境,文中括号里应该选用的词语是       ▲        (1分)
  ⑶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           (2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⑴可怜身上衣正单,           ▲           。                  (白居易《卖炭翁》)
  ⑵          ▲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⑶          ▲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⑷          ▲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⑸水至清则无鱼,          ▲             。                   (班固《汉书》)
  ⑹          ▲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共7分)
  材料一:《国家宝藏》让博物馆流行起来了,《中国诗词大会》让古诗词火起来了,《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华美食文化热起来了……一大批优秀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掀起了“国宝热、“传统文化热”,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永恒的魅力。
  材料二:600岁的故宫“卖萌耍酷”成功走红。这些年来,从“雍正卖萌图”被疯狂转载,到颇为火爆的故宫口红,故宫仿佛正在“逆生长”,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故宫如此这般“卖萌”,无不反映出以游客为中心的转变,体现的是文化上的自信。
  ⑴综合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
  ▲                                              
  ⑵故宫以卖萌的方式走红,某班围绕这一现象开展一次辩论会。反方认为:故宫采用卖萌的方式不可取,会使高雅的文化庸俗化。你作为正方辩手,该怎样反驳?(3分)
  ▲                                           
  ⑶故宫博物院在今年上元之夜首次点亮华灯,获得好评如潮。如果要为这次活动选一首诗词来体现这一节日特点,你会选择下面的哪一首      ▲      (只填序号)(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67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题。(7分)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5.“貂锦”在诗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
  ▲                                                    
  6.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