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文言文阅读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1讲+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1讲+文言实词.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2讲+明确文体特征.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2讲+文言虚词.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3讲+文言文断句题.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古代文化常识题.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5讲+文言文分析综合题.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9+第6讲+文言文翻译题.docx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考点要求]
能力层级 具体要求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
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
第1讲 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举例
通
假
字 通
用
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假
借
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
今
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通”表示
训练1.(链接教材)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悟”通“晤”,面对面。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通“背”,违背。
(3)举酒属客(《赤壁赋》)
“属”通“嘱”,劝人喝酒。
(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共”通“供”,供给。
(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辩”通“变”,变化。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通“授”,传授。
(7)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生”通“性”,资质,禀赋。
(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还”通“环”,绕。
训练2.(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龚)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
第6讲 文言文翻译题
一、文言文翻译题的三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实词的翻译
“准确判定”三类实词
分类角度 阐释
从词性上 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从频率上 120个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的)可能是重要实词
从特殊
性上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疑难字词这5类实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解题方略
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
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两句话的翻译中,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夺”,抢夺;“裁”,裁断;“为”,担任;“行”,实行。“改”,改官;“务”,致力于;“汲引”,吸引;“登进”,考中;“擢”,提拔。除这些动词外,还有古今异义词的判断。“无不”,没有不,古今相同。“文选”,官职名,古今意思不同。“破格”,古今意思相同。还有一些人名和官职名,在翻译中也要引起注意,如“郡王”“光祖”“严讷”“尚书”等。
答案 (1)关键实词:夺(抢夺)、裁(截断)、行(实行)、雅(向来)。
译文:郡王抢夺百姓财产,陆光祖依法制裁。严讷担任尚书,向来器重陆光祖,他的提议没有不施行的。
(2)关键实词:改(改官)、务(致力于)、汲引(吸引)、擢(提拔)
译文:不久改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荐引人才,那些年高有德的人几乎全部进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