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20字。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两首诗都以思念友人为主题,李诗的主旨句是“思君若汶水”,杜诗的主旨句是“君子意如何”。
B.两首诗开头都以景入笔,触景生情。李诗开头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杜诗开头遥寄对友人的牵挂思念。
C.李诗最后两句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汶水一路南行,以长流不断的汶水为喻,寄托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D.杜诗颔联“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不抱希望;“秋水多”隐喻山高水阔,风波险阻,暗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下文议论。
E.杜诗颈联“文章憎命达”是说李白才华出众,“魑魅喜人过”是说李白遭小人陷害,这两句含蓄地抒发了诗人与李白相同命运的愤懑之情。
2.两首诗主题虽相同,但构思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②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
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C.“飞雪似杨花”侧面烘托送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
D.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