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打包9套)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七岁赋诗一生不懈20190610317.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黄宗羲一生勤奋20190610319.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孟母断织20190610318.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甩手之难20190610316.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司马光制“警枕”20190610315.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陶侃运砖头20190610314.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以泪和墨正其是非20190610313.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曾国藩教女20190610320.doc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勤苦篇指缸教字父子齐名20190610312.doc

  曾国藩教女
  曾国藩曾将全家人召集起来,把他为家人制订的“功课单”当众宣读,每人发给一份: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属(食事)。己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鍼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子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课,吾亲自验工。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三日验一次,纺者验线子,绩者验鹅蛋(即纱绽);细工五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不验。右验功课单,谕儿媳、侄妇、满女知之。甥妇到日,亦照此遵行。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带湘军主力轰开南京太平门,以八百里快传向曾国藩报捷。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对曾国藩不升反降,只给他一个两江总督做。许多老百姓,特别是湖南人都为曾国藩不值。曾国藩却反以他的九弟曾国荃打开南京纵兵抢掠为由,请求清廷罢去曾国荃的巡抚之职,让曾国荃称病回乡。曾国藩深恐一家功名过甚,清廷猜忌,富贵不保,晚节有亏,于是处处表示谦退。
  还是在戎马倥惚的岁月,他的大女儿出嫁,曾国藩百忙中抽出时间给女儿写信,千叮咛、万嘱咐,叫女儿嫁到丈夫家后,千万不能摆出大家小姐的威风来,他讲夫妻间要恩爱,家庭要和睦,如果你端出一副大家小姐的架子,还谈什么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还谈什么幸福。
  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按照湖南话,大家都叫她“满小姐”,生于清咸丰二年春天。这时曾国藩是礼部侍郎,地位虽然尊贵,生活却过得十分清苦。有限的俸银,除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口外(曾国藩的原配欧阳夫人,育有三男六女),还得不时寄些银钱回乡,或捎些东西回家孝敬父母。住在北京贾家胡同的曾纪芬穿的都是姐姐们留下来的衣服,曾国藩对她从不给予特别的宠爱,从小就培养她艰苦朴素的品性。
  ……
  孟母断织
  孟子的母亲出身于名门,是一位知书达礼,聪明贤淑的女人,她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子出生的时候,由于穷困,一家人住在郊外较为偏僻的地方。离他家不远,有一大片墓地,平时经常有人抬棺材来埋葬,一路上吹吹打打,哭哭啼啼。每逢扫墓期间,前来祭奠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显得极为热闹。孩子总是好奇的,看到什么就想模仿什么。孟子住在这种环境里,经常看到一些送丧行列,以及提了祭品、烧纸磕头的扫墓人,他也经常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起埋葬死人的游戏。
  孟母看到孟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心里感到忧虑。孟氏也是贵族之后,但目前已经败落。孟母对孟子期望甚高,希望他努力上进,将来有一天能恢复家庭往日的荣耀。可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孩子们所接触的都是葬礼和扫墓的人,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于是,孟母决定搬家。她在城里找到一个住处住下来。那里紧挨着集市,人来人往,店铺云集,非常热闹。才搬去不久,孟母又感到不妥。集市里的小商贩们整天扯着嗓子高声叫卖,使孩子们觉得新鲜好玩。孟子在集市里耳濡目染,也模仿着商贩们吆喝起来。孟母感到这种环境只能造就斤斤计较的小商贩,决定再度搬家。
  最后,孟母终于在一所学校附近找到一个住处,立即带着孟子搬过去。学校里进进出出的,全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非常注重礼节、谈吐,他们的言行,在社会上深受尊敬。孟家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孟子在学校气氛的熏陶下,开始学习学校里那些学者的行为、礼仪。孟母终于找到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
  孟母经常教育孟子做人要诚实。她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养孟子诚实的品德,而且她深深
  ……
  指缸教字,父子齐名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自幼从父学书法,与父齐名,并称“二王”。曾任秘书郎、丞,后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
  中国历史上有句名言:“唐诗,晋字,汉文章。”所谓晋字,就是指王羲之与其儿子王献之的字,王氏父子的字是后世书法的楷模。
  王献之还在幼年的时候,父亲王羲之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了。家中经常有人来求教,同父亲切磋书法艺术。时间久了,献之耳濡目染,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七、八岁时,他就渴望向父亲学习书法。有一次,他去找父亲,问能不能把写好字的“秘诀”告诉他。王羲之看出儿子想学字,又不想吃苦,就指着院里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水缸里,你练字能把这18口水缸里的水用完,就知道了。献之有些不解其意,心中不太高兴。他想,不教我秘诀,就自己练,没准也能练出好字。
  有一天,他在写字,父亲来到他身后,冷不防抽走他的笔,斥责他说:“你握笔如此松弛,怎么能写出力投纸背的字来?”受到父亲的批评,献之哭了。母亲告诉他,要理解父亲的心意,听从父亲的教诲,并给他讲述王羲之少年时,如何刻苦学字的故事。听了父亲的故事,献之终于懂得了,父亲为什么能成为被人羡慕的书法家,原来是经过这样的勤学苦练啊!秘诀就在“勤”和“苦”上。
  从这以后,献之听从父亲的教导,每日倚靠在水缸边上,认真练字,先从笔划开始,接着再练全字。为了让儿子学会握笔,王羲之在儿子的笔端,放上一块石头,让他顶石挥笔,以锻炼功力。他把自己多年练笔的经验告诉儿子:写一点,“须空中笔作之”,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