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70字。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命 题 分 析
1.考查方式
一是对文中的虚词进行理解,要求选择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成对文中不同句子里相同的虚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如2018年北京卷;二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虚词的用法,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另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如2018年天津、浙江卷;三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虚词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如2014年江苏卷。四是将虚词填入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如2016年天津卷。题型都是选择题,题目一般都是一道,分值大多为3分。不从文言虚词知识的角度设题,而是考查在大致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使用虚词的能力。近年来,全国卷取消了文言虚词以选择题单独设考的形式,直接隐含于翻译题中考查。
2.考查范围
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规定的18个虚词为主,兼顾考查其他一些常见的虚词,但都来自于高中语文课本要求掌握的虚词。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13题(1)中,“以,介词。凭借”“以为,作为,用作”;(2)中“以,介词,因为”“为,介词,为了”。而2011年高考中“使”等考纲规定之外的常见虚词也考查到了,因此在备考中不仅要关注考纲中的18个虚词,还应注意这18个虚词之外的常见虚词。
走 进 高 考 【P】
例(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