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演练(14分)<br>
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br>
A.仓廪(lǐn) 嗜学(shì) 好逑(hàoqiú) 肉食者鄙(pǐ)<br>
B.容臭(xiù) 逾约(yú) 皲裂(jūn) 小信未孚(fú)<br>
C.绮秀(qǐ) 烨然(yè) 所恃(sì) 关关雎鸠(jūjiū)<br>
D.汩没(gǔ) 夫战(fú) 玉帛(bó) 又何间焉(jiàn)<br>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br>
A.恐遂汩没(因) 遂逐齐师(就)<br>
B.夫战,勇气也(发语词) 且夫人之学也(再说)<br>
C.使君谢罗敷(请问) 溯游从之(逆着水流方向走)<br>
D.皆言夫婿姝(美丽的样子) 赐归待选(回家)<br>
3.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在句中有变化的一项是(2分) ( )<br>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r>
C.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D.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br>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 )<br>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br>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br>
5.下列句子的字形、标点和课文相符的一项是(2分) ( )<br>
A.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焉,曰:“可以。”遂逐齐师。<br>
B.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br>
C.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br>
D.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br>
6.选出下列翻译中有错误的一组(2分) ( )<br>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r>
译:因此即使我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br>
B.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br>
译: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br>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r>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土气就丧尽了。<br>
D.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br>
译:回来后互相抱怨,只因为贪看罗敷的关系,耽误了农活。<br>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br>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几句,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罗敷的美丽超众非凡。这样的间接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br>
B.《上枢密韩太尉书》是一封求见信,写信人是刚满19岁的新科进士,收信人却是掌管着全国军政大权的枢密使韩琦。<br>
C.曹刿认为,人民的支持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因素,所以他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r>
D.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先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可谓现身说法;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从对比中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指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最后赞许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标题中的“生”,是平辈之间的称呼。<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