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300字。
7《阿长与〈山海经〉》试题
一、基础部分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悚然:_________ (2)惧惮:_________ (3)诘问:_________
(4)渴慕:_________ (5)咒骂:_________ (6)疏懒:_________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起初为什么憎恨阿长,讨厌阿长?后来又为什么对她产生敬意?
(2)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你认为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
5、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共12分)
(1)、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3分)
(2)、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3分)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3分)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3分)
6、第⑦段中“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7、第⑥⑦两段描写了“我”拿到《山海经》后的 和 ;这样写的用意是 。(4分)
8、课文为何要详写关于《山海经》的故事?(4分)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为什么还要对她说?(3)
8 《背影》习题
课内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狼藉:( ) 簌簌:( ) 。
迂腐:( ) 踌躇:( ) 。
蹒跚:( ) 颓唐:( ) 。
琐屑:( ) 赋闲:( ) 。
触目伤怀: 。
不能自己: 。
情郁于中: 。
二、整体感知。
1.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2.文章开篇点题,干净利落,“最”字发端,再现往事。但二、三段却宕开一笔,看似闲笔,二、三段是否可以删除不写?起到什么作用?
3.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每一次流泪的原因。
三、精段品读
(一)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了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入之路!”
1、这段文字选自作品《 》,作者是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它表现了作者对 的赞颂和感激之情。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差( )使 (2)狼藉( ) (3)奔丧( ) (4)簌( )
3、为什么说“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4、我为什么“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怎样的感情?
5、当时父亲的处境如何?
6、父亲讲的那句话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