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329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学具有源远流长、 ▲ 的特点。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比肩;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 不能与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一直以丰富的作品、持久的魅力 ▲ 着全世界。
A. 博大精深 相提并论 滋养
B. 博古通今 齐头并进 滋养
C. 博古通今 相提并论 滋补
D. 博大精深 齐头并进 滋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这里形容“中国文学”,很明显,应用“博大精深”;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前文是“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不能与中国文学”,此处想表述的是二者不能同等看待,应用“相提并论”;滋养,指供给养分;养分,养料。滋补,供给身体需要的养分;补养,这一词语主要用于“人”,而文中主语是“中国文学”,应用“滋养”。故选A。
【详解】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解词的意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别的词给它下定义,另一种是通过实物指认。 , 。 , , 。 。一个经常看到毛毛细雨的小孩子和一个只见过热带倾盆大雨的小孩子对于“雨”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
①因为他们无法凭借自己的词汇量下定义
②成年人可以通过定义懂得五边形是具有五条边的平面图形
③他们只能通过成年人指认实物识别五边形
④显然小孩子只能通过实物指认理解词义
⑤所以理解词义常受个人经验影响
⑥可是小孩子并不懂这样的定义
A. ①④②⑥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②⑥③⑤ D. ④⑥①③⑤②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最后我看见一个港,一座铁桥黑虹一般架在港上,对着海的大歌剧院蚌壳一般张 着复瓣的白屋顶,像在听珊瑚海人鱼的歌吟。
B. 那青黛色螺丝状一样卷着的茶丝儿,放于杯中,用开水沏后便舒展开来,那状如 鸟舌的茶片儿直立漂浮,杯子里便盛满了春天。
C. 我一眼认出了胡杨,他挺立在荒漠里,无所畏惧的姿态,无以撼动的坚韧,崇山 峻岭一般的崔巍,仿佛饱含了日月精华,傲然挺立。
D. 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和长江黄河一样。猛 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溅水成雾。
4.下列对联与名胜古迹对应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①草木犹疑横槊时 尘沙尚忆焚舟处
②酒洌泉香招客饮 山光水色入樽来
③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