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21270字。
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5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每题2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敕(shè)造 炮烙(luò) 弃甲曳(yè)兵
B. 讪讪(shàn) 蹂躏 (lìn) 磨牙吮(yǔn)血
C. 蹒珊(shān) 垂涎(xián) 商贾(jiǎ)云集
D. 绯(fēi)红 聒噪(zào) 锲(qiè)而不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多音字、形似字等字的读音。正确的读音为:A项,“敕”读(chì)。B项,“吮”读(shǔn)。C项,“贾”读(gǔ)。故选D。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颁”通“斑”,斑白。C项,“从”通“纵”。D项,“不”通“否”。故选B。
【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 生:本来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讨
C.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生”通“性”,资质,禀赋。B项,“检”:制止,约束。C项,“蒙”:继承。故选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 然秦以区区之地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 筋骨之强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故选D。
【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