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6630字。

  2018-2019学年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二语文
  试题I
  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_______。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_______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同时又不断_______、与时倶进。
  A. 标识        植养    与世沉浮 B. 标尺        植根    与世沉浮
  C. 标尺        植养    与日倶新 D. 标识        植根    与日倶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中辨析同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本题中,“标识”是名词,用来识别的记号,“标尺”,也是名词,就是有刻度的尺。原句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记号,应是“标识”。“植根”是植根,扎根的意思,“植养”是培植、培育的意思,原句强调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深深扎根在沃土之中,“植根”符合题意。“与世浮沉”是随波逐流,附和世俗的意思,是中性词。“与日倶新”是随着时间一同更新的意思。原文有”与时倶进”,所以应是“与日倶新”。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结合词义、句意、句式等,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
  2.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民族的”未必天然会成为“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台上的精彩呈现是一种传播,舞台下的交流分享也必不可少。要知道,了解是欣赏的前提,交流是互鉴的基础
  ①还需要积极的交流、真诚的对话、用心的传播。
  ②还可能因为不了解或误解让文化的差异变成文明的误会
  ③既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④这两端之间存在跨文化、跨国家、跨民族的交流如何冲破壁垒、不会折损的难题
  ⑤“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
  A. ⑤③①④② B. ③①⑤④② C. ④②⑤③① D. ⑤④②③①
  3.下列古代名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D.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霜”,在“使用目的”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李颀《送魏万之京》)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D.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