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
古代诗文阅读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课堂案例
山东莒南三中 崔义礼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2. 掌握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考题的一般解答思路。
[案例背景]:
古代诗歌在鉴赏层级的三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以表达技巧的考查最为常见。理解诗歌归根结底是对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鉴赏和评价,而表达技巧是联系诗歌形象与诗人感情的纽带,是读者借以进入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渠道。表达技巧的运用最能体现诗人的风格,即使最通俗的表达都会包含诗人独到的匠心,往往越是平白的诗歌越是包含了更加高妙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耐人玩味之处也往往体现在用现代修辞学的种种概念难以界定和解说的表达技巧上。所以,以表达技巧为突破点不仅是进入诗人内心世界的钥匙,也是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捷径。
[案例设想]:
古代诗歌鉴赏层次的考点有三个——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层级的考点中,表达技巧是近几年改为主观题型后的热点。由于在中学阶段对“表达技巧”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到底考查到何种程度和范围就成了问题;另一方面,表达技巧太多,究竟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几种也是问题。是大面积的接触还是重点突破?二者各有利弊。面广一些,学生接触的多自然在理解上有优势;面窄一些,深入重点的几种,学生在运用上可能更见功力。正确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教学上见效果和出效率的关键。
基于此,本人拟在教师大面积理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的基础上,重点抓住诗歌特有的几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技巧给学生讲解透彻,熟悉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训练让学生把已经理解的现代修辞学中的各种表达技巧运用到诗歌鉴赏类的习题中去。
教学中,运用讲解和训练结合的方法,把近年高考中常考和将来有可能考的几种表达技巧作以列举,进而引用到对应的训练题中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实际应用。
[案例描述]:
一.首先简单地描述一下中学阶段常见的几种最重要的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举例讲解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对“表达技巧”这个概念进行界定。运用讲解法,提示学生,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总结,顺便就能建立起语文知识的基本框架。
请同学列举中学阶段常见与表达有关的概念。
——总结: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讲解: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意思——写法!所有与表达思想感情有关的手段、途径都可以划归到表达技巧的范畴中,只是写法的分类角度和层级不同罢了。表达方式比较例外,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诗歌中不常用的说明五种,这个称呼是固定的。其余的有关系到全篇的写法,如象征;有关系到语段的写法,如以景结情;有关系到句子的写法,如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格。所以,考试大纲上规定的“表达技巧”的鉴赏其实就是要求说明写法的优越之处。
第二步,熟悉一下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特定的常用表达技巧。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小结。
针对诗歌的体裁特点提示给学生:诗歌,从表达方式而言最常用的就是描写和抒情;而从表达技巧上说,它有自己的常用套路。学生提示出来的可能有多种,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地详细解释,尤其不必要用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格来讲解诗歌的鉴赏(如对偶,几乎每一首律诗里都有,那就构不成什么特色技巧)只需讲清四个要点——情景关系、衬托、象征和虚实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杜绝混乱列举,混淆视听,最终抓不住重点而陷入不可知状态。
第一,情景关系。
导入:诗人写诗的终极目的就是抒情,表达感情也是所有艺术的最终目的,而正确处理情景关系就成为诗人首先面对的问题。
请同学列举诗歌在情景关系上经常运用的几种方法。
——讲解:有以描写见长的(即常说的景中含情),有以直接抒情见长的(即情中见景),有先写景后抒情的(借景抒情),不一而足。
出示下面一首诗,请同学分析其中情景关系的处理上有何特点。
送 灵 澈 上 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戴夕阳,青山独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