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题,约8850字,
诸暨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僭称 箴言 缄默 邂逅 B.伫立 储存 诅咒 贮备
C.咀嚼 觉解 拮据 缱绻 D.翌年 奴役 揶揄 摇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兴高彩烈 和睦 忏悔 怅惘
B.根深蒂固 福祉 稗官 挑剔
C.迥然不同 删节 撕杀 确凿
D.胼手胝足 罹难 静谧 暮蔼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道德行为,并不 是遵循道德律的人。
②晚年,他甚至 ,全部哲学事业都可以归结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③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 ,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
④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 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A.单纯 断言 维持 题材 B.单纯 断定 维护 体裁
C.纯粹 断定 维持 题材 D.纯粹 断言 维护 体裁
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宋代的小说大概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
B.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C.虽然孔子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D.只要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就能达到天地境界。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 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②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 是不能济事的。
③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④在一些 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
A.力透纸背 改弦易辙 束手无策 即景生情
B.入木三分 改弦更张 手足无措 触景生情
C.淋漓尽致 改头换面 一筹莫展 触景伤情
D.惟妙惟肖 改邪归正 手忙脚乱 触目兴叹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海市蜃楼。
B.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
C.他总是这样漠不关心孩子,这一方面因为他觉得童年是智力尚未发育的时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过分地专心于炼金术的研究。
D.因为从建村起他家的房子就是全村屈指可数的,所以后来其他人家都仿照他家的式样进行整修。
7.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C.我们只满足于对“现时”作日常经验的理解, “现时”的经验是每个人所专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时”,每个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持有不同的态度。
D.“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古典小说中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
B.欣赏诗歌的目的,是为了领略诗人抒写的感情,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
C.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D.明清人士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法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都无法考证。
9.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