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2张,教学案约13250字。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赋”这种文体的特征,鉴赏音韵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4.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投身汨罗;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么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如何选择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看一看,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苏轼有着怎样的思想态度。(课件:课题《赤壁赋》)
  二、检查预习
  1、下面句中绿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月既望                       望:看。
  B   举酒属客                       属:劝人喝酒。
  C   方其破荆州                    破:夺取。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樵:砍柴。
  2、下列各组句子中绿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如泣如诉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今安在哉              B、 徘徊于斗牛之间
  C 、何为其然也              D、 而又何羡乎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2、读懂意思
  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并印发了《<赤壁赋》导学案》,要求学生疏通文意。
  3、理清线索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琢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感情有无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
  乐——悲——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